科技日报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7日发表的一项环境科学研究表明,一种此前“被忽视的化学物质”——二氯甲烷可能正在推动臭氧层的消耗。根据二氯甲烷排放情形来看,近年来它的增加可能使南极臭氧层的恢复进程放缓5年至30年。科学家呼吁,未来进行臭氧层预测时必须将这种消耗臭氧层的物质考虑在内。
臭氧层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其损耗后,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20世纪80年代,人为造成的持久的氯类物质,如氯氟烃,导致平流层臭氧层减少,南极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
1987年,旨在调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的联合国《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后,平流层臭氧层开始恢复。目前,预计南极臭氧层空洞将在本世纪中后叶恢复到1980年前的水平。但是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氯甲烷浓度上升,可能导致臭氧层消耗。而二氯甲烷存在时间短,不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监管。
此次,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科学家雷恩·霍塞尼及其同事通过观察,并使用全球化学输运模型进行模拟,检查了未来平流层氯水平和臭氧层水平对持续的二氯甲烷增长的敏感度。他们的预测结果表明,如果二氯甲烷按照2004年至2014年间观察到的平均速度持续增长,则南极的臭氧层恢复进程将推迟30年;如果二氯甲烷浓度维持在目前水平,那么该进程只会推迟5年。
虽然未来二氯甲烷的变化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但是若没有任何排放监管规定,那么它的浓度将可能落在论文所述的增长区间内。由于平流层下部臭氧层变化会改变抵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尤其是在南半球,因此科学家们强调,未来的气候预测应将潜在的臭氧恢复进程放缓情况考虑在内。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上一篇:“毒铁锅”遭央视多次曝光!快来看看你家有没有 下一篇:2022-2028年中国水环境治理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im体育网页版-im电竞平台app官网 |
![]() 扫一扫 关注我们 |
![]() 扫一扫 关注我们 |